统计学专业建设规划
发布时间: 2014-12-02 浏览次数: 315

一、专业和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基本状态概述

统计学专业是滨州学院新上本科专业之一。该专业2009年开始招生,现有三个年级,在校生共92人,目前还没有毕业生。

统计学专业现有教师12人,其中副教授2,讲师10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11

教学方面,基础课程数学分析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数值计算离散数学被评为校级双语课程;分析系统课程教学团队数学建模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近三年获滨州学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科研方面,该专业教师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山东省博士基金1项、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山东省教育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5项;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多人次获得滨州市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

(二)本专业和人才培养基本状态分析

1.统计学在我国是亟待发展和具有辉煌前景的学科,首先,20世纪后半个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统计学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统计学的发展已经渗透到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并由此产生许多新的学科,如人口统计学、历史统计学、教育统计学、心理统计学、社会统计学,等等。统计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改变了原有单一学科发展的思路、视野和应用功能,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支撑作用;反过来,这种结合又促进了统计学的发展。但是,最根本的是统计学对人文社会科学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为一个大趋势还将在21世纪得到更充分的体现。第二,21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的特征是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但是,从本质上讲,信息经济所依赖的不只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先进性,更重要的是信息收集、整理的准确性,而准确的信息收集、整理离不开统计学学科的发展。因此,统计学对信息经济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第三,目前在中国,统计学的发展还处于"肢体不全"的状态。一说到统计,人们总想到的就是报表,而不是从学科角度认识它。实际上,统计学不仅在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广泛应用,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社会实践和学科发展中都有深入的应用。但在我国,统计学在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还较弱。因此,统计学在这些领域的发展余地越大,它未来发展的前景就越好。

2.统计学专业2009年开始招生,现有三个年级,在校生共92人,目前还没有毕业生。

经过建设和发展,实践教学条件有了长足的发展,现有数学建模开放实验室2个,计算机84台,实践教学基地1处,基本能满足实践需要。

3.本专业现有教师12人,其中副教授2,讲师10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11 。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有待加强。缺乏高职称教师、博士学位教师学科带头人,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整体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2.实践教学基地有待改善。实践教学基地利用率不高,实践教学基地档案材料不够完善。

3.实验室设备有待改善。2006年购买的一批微机有待于淘汰更新,设备更新慢,技术发展过快,现有教学采用新技术后部分设备不支持。

  二、统计学专业建设思路和目标             

1.专业建设思路

在对市场进行广泛的调查,并征求教师意见,在本系的发展思路上达成了共识,制定了本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以教学为基础,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内涵建设,夯实专业发展和建设的基础,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努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提高培养质量,增强发展后劲,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校级特色专业,搞好学科建设,力争在五年内使本专业的教学与学科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2.专业建设总目标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加大高学历、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养。

(2)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面向全国及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一线,具有良好的数学与概率统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3)在校本科生人数有现在的92人,逐渐增加,达到每年在校人

160左右。

(4)加强实验室建设,在完善现有实验室基础上,新建一个统计专业实验室。

(5)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通过5年的努力,建立2-4个实习基地。

(6)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注重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

三、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具体目标与内容

1.人才培养规格

统计学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面向全国及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一线,具有良好的数学与概率统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统计学科学研究、应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处理数据的能力,能在经济、管理、保险、金融、证劵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统计调查、统计分析、风险管理与精算业务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2.专业规模

年份

统计学

 

在校生人数

拟招人数

2012

92

40

2013

132

40

2014

145

40

2015

164

40

       

3.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的调研、论证,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修订过程中,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放到首位,以数学建模为龙头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和统计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形成数学建模思想,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结合计算机的工具,科学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并将所得结果应用于实践,通过数学建模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全面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4.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原有1个数学建模省级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建设1个校级教学团队。立足以人为本、专业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遵循稳定、培养、引进、竞争的工作方针,建立一支稳定的、优秀的师资队伍。

继续聘请兼职教授来我校讲学,拓展师生的视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抓住每一次专家来我校讲课和作学术报告的机会,开展丰富多采、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

5.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增设实验(实训)中心数量,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在现有数学建模实验室的基础上,力争到2015年建成统计学实验室,实验室的建设将保证满足学生实验实训实习计划的要求。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既要重视基地的教学功能,又要考虑基地的科研功能,建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结合专业特点,精心组织建设,在原有1个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建设2-3个新的实习基地,最大限度的满足见习、实习的需要。

6.课程改革及教材建设

(1)课程改革与建设目标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巩固课程建设成果。在汇总几年来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等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教学资源。争取5年内建成1个省级精品课程1个校级重点课程;继续加强双语课程的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要有明显提高;加强网络资源课程的建设,努力扩大网络资源应用,建设网络课程1门。

(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本着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的原则,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教学基本文件建设、教材建设工作,根据学科发展趋势与专业定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基本文件内容,要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特色,将教学内容与学科专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充分反映学科前沿及专业发展动态。

(3)教材建设

在教材建设中除选用适合我校生源实际和教学需要的面向21世纪的优秀教材外,鼓励教师自行编写能反映本专业特色的教材,作为教材建设的补充。并在教材获奖方面有新突破。

7.科研与社会服务

(1)加强科研力度,组织教师开展讨论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使大家掌握所研究方向的基本内容、手法和技巧。根据教师特点,制定相应研究方向,尽快产出一批科研成果,争取市厅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30篇左右的科研论文。

  (2)邀请国内外专家到系讲学、研究,以活跃本专业教师的科研气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聘请国内学者到我系任教、参与专业、学科建设,培养中青年教师、硕士生,使他们尽快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科研水平。

3为了切实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计划加大数学建模比赛的组织指导工作,并逐年增加参赛队数,鼓励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投入到该项活动,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更进一步地提高用数学和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科研能力,达到在比赛中锻炼队伍的目的。

4主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结合专业特点,积极与地方统计局联系,参与地方农业普查、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社会调查工作;同时与其它地方政府机构、企业联系,参与地方经济建设。

8.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

加强网站建设。以数学与信息科学系网站和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特色专业以及校级特色专业网站为依托,完善各种教学资源,使个网站成为师生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

、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将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

力措施,以确保本专业能够如期完成预期建设目标,达到预期建设

效果。

1.一方面继续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养,走内涵发展的道路,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报考博士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引进力度,尤其是引进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教授。

2.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实行责任分解

(1)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本专业学术带头人组成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筹划统计专业建设的重大事宜

(2)根据所担任的课程和专业建设的需要,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实行责任分解,真正做到全员参与。

3.完善制度,规范程序,民主决策,科学管理

(1)建立教师聘任制度,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选聘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

(2)建立新开课的教师和新教师岗前培训和试讲制度

(3)建立专业负责人制度,专业负责人对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学科建设、教研教改、科研工作负有直接责任。

(4)健全并规范包括教学任务书、教学大纲、教学日志、课程表、学期教学总结等在内的教学文件,由系督导组对教学和管理实行全程质量监控。

4.坚持民主集中制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专业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重大事件交由全体教师审议,民主决策,科学管理。 

5.对于计划的专业建设资金,要科学合理使用,不得随意调用专项建设资金。

版权所有:山东航空学院理学院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7012503号-3

学校地址:滨州市黄河五路391号 联系电话:0543-3190016 邮编:256603 电子邮箱:bzxygyj@163.com 学院网址:http://www.b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