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系“十二五”教材建设规划(2011-2015)
发布时间: 2014-12-02 浏览次数: 312

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工作,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也是反映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工作,全面提升教材质量,对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加强十二五期间教材建设工作,全面提升教材建设质量,充分发挥教材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作用,逐步形成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材体系,数学与信息科学系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教材建设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数学与信息科学系教材建设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按照学校第一、二次教学工作会议要求,教材建设不断发展,保证了教学工作需要。

(一)教材管理制度逐渐规范。十一五初期,依据学校已有的《滨州学院教材管理规定》(滨院政[2005]108号)和《滨州学院自编教材管理办法(试行)》(滨院政[2006]74号),不断规范教材选用和教材建设。2009年,学校出台了《滨州学院教材建设和管理办法(试行)》(滨院政[2009]256号)。随着学校教材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数学与信息科学系也制定了《数学与信息科学系教材选用、建设与评估基本规范》,使教材选用、教材建设和教材评价工作逐步规范化。

(二)教材选用质量逐步提高。数学与信息科学系采用系、教研室两级教材选用审核制度,在确保适用性的基础上,关注近几年出版的国家、省规划教材和获奖教材,紧密结合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更新选用了一批优秀教材。

(三)自编教材建设初见成效。十一五期间,我系教师共出版教材2部,其中1部获校级优秀教材奖励, 十一五期间共建设立项教材编写项目3项,成功申报校级教材立项2项。

十一五期间,我系教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编写教材数量较少;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相对薄弱。

二、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理念,全面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依据《滨州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滨州学院关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文件要求,以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提高教材质量为核心,以建设教材建设的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实施精品教材战略、加强教材分类指导、完善教材评价选用制度为着力点,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发挥更大作用。

三、教材建设的目标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重点选用符合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具有适用性、实用性、先进性的优秀教材,适当建设一批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适应我系人才培养需要的自编教材,进一步完善符合我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体系。

四、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以校、系两级教材建设为基础,全面推进教材建设管理工作,提升教材整体质量。继续坚持以为主、以为辅的宗旨,重点选用一批与我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材,切实保障教学质量。

(二)注重应用,鼓励创新。鼓励对优秀的自编教材不断修订完善,将学科、行业的新知识、新成果写入教材;加强校企合作教材编写工作的开展。将优秀教学成果融入到教材建设中,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训练和创新思维培养,积极探索数字化教材建设。

五、教材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教材选用

进一步完善以教材选用和教材评估为主要内容的教材建设管理制度,健全教材建设各环节的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材建设长效机制,保证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我系在立足适用性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教育部推荐的、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或者全国重点大学编著并适合本校专业教学实际的教材。提倡使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全国十二规划教材。

 1、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原则。制订教材建设规划要更新观念,立足改革。教材改革要与教学改革同步,使教材更好地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要以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正确把握新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2、坚持抓重点保质量的原则。继续着重抓好公共基础课的教材建设,借林群院士微积分改革之东风,重点加强文科高等数学等课程教材编写与修订工作,努力打造精品教材,进一步提升教材整体质量。

3、坚持重配套的原则。合理配套是指同一专业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教材要配套,同一门课程的基本教材、辅助教材、教学参考书也要系列配套。

(二)教材编写和出版

1.进一步强化教材建设工作。鼓励各专业开展关于教材建设方面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校、系两级教材建设为基础,调动各方面参与教材建设的积极性。

2.进一步推动特色教材建设。鼓励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参与教材建设;鼓励跨校、跨区域联合编写教材;鼓励校企合作编写教材,积极探索应用型教材建设。

3.进一步推动实践教材建设。重点支持结合我系实验室及实践教学基地条件编写的实验指导类和实习、实训教材建设。加强学科竞赛项目与实践教学结合,注重将学科竞赛的内容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推动实践教材建设,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

4.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项目管理。严格教材建设项目申报程序,规范教材建设项目过程管理,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建设1-2门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相适应的自编教材,力争实现省级规划教材立项零的突破。

(三)教材评价与监控

加强对教材选用和教材编写的质量监控,提高优秀教材和新教材的选用率;增强广大教师和学生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己任的意识,充分发挥对教学工作的监督作用。进一步优化教材评估指标体系,使教材评估常态化。教材评估结果将作为教材选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强化教材选用论证环节,逐步建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材建设长效机制。

(四)教材信息化建设

加强教材信息化建设,推动立体化教材建设,加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制开发与引进。从文字教材与电子教材协调发展的原则出发,抓好CAI课件和音像教材建设。要提高CAI课件研制水平,防止低水平重复,力戒幻灯片式的课件。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五)优秀教材编写

结合我系实际,优化选题,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有教学经验的教学骨干编写一批结合教学改革、在内容体系方面有重大突破、反映先进教育思想和当代科技进步的、有较高学术水平和鲜明特色风格的教材。鼓励教师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统编教材,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规划教材、重点教材的编写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系教材建设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加强对教材建设的领导,进一步推动我系教材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实施经费配套工程。凡我系教师主编的教材出版,除了学校专项经费以外,系里也将适当给以奖励。

  (三)加大政策扶持,形成激励机制。教师编写教材计入教学工作量;正式出版的高水平教材与科研成果一样作为教师评聘、晋职的重要依据;对于获得各级政府优秀教材奖者,按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和标准予以奖励。

(四)建立监控机制,确保教材质量。建立科学适用的教材质量评价体系,推行教材质量跟踪与信息反馈制度,实行教材建设申报立项和主编负责制,坚持专家审稿评价制度,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建立严格的质量监控机制,使教材的内在质量与印装质量得到可靠保证。

(五)依靠专家,择优落实。加强系教材建设规划小组的领导,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优选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兼备、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选作为教材主编,建立老中青结合的教材编写队伍。

版权所有:山东航空学院理学院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7012503号-3

学校地址:滨州市黄河五路391号 联系电话:0543-3190016 邮编:256603 电子邮箱:bzxygyj@163.com 学院网址:http://www.bzu.edu.cn